所谓传统文化,它应该是在一个连续的时空中不断演变的文化现象,而这个文化现象应该具有文化产品以及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者的规模上的量。譬如说西方的油画,它具有源头、发展、演变的连续性,其辉煌的文化景观是靠各个时期大量的作品与大师呈现出来的。中国画的历史更为悠久,它的演变不仅具有时空上的连续性,而且具有繁衍性,派生出了象白描、工笔、水墨以及山水、人物等分支,这些分支还各有"传统",其文化景观更为壮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代雕塑并无肖像雕塑传统。
人物铜雕定制,玻璃钢雕像,户外铜雕

军人铜雕,红色主题雕像,纪念馆雕塑
肖像传统雕塑在哪里?在欧洲大陆。早在公元前四-三世纪,希腊化艺术后期出现歌颂哲人、诗人的肖像。随后的古罗马时代,王宫贵族出于自己统治目的的需要,请雕塑家直接为其造像,随即形成了肖像雕塑史上第一次高潮。每一尊肖像都是具体的人,有具体的身份,甚至有摆放的具体地点。最为普通的材料为大理石、青铜。罗马时代的肖像从内容、形式、材料以及服务对象、审美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性定位,以后的历史演变并没有本质的突破。肖像雕塑毕竟是属于现实人的艺术,在"神"的时代相对受到限制,在经过了中世纪的低潮之后,文艺复兴使肖像艺术得以复苏,并在十八、十九世纪再次进入高潮,所涉及的人物从统治者、科学文化人名人推至普通老百姓。所有的雕塑家都程度不同地为人塑过或刻过肖像。罗丹推崇的乌东是这段高潮中的肖像巨星。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猛烈撞击的二十世纪肖像雕塑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除了罗丹是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产生的肖像巨星之外,现代主义雕塑大师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曼祖,其肖像作品也相当典范。

铸铜人物雕像,校园文化雕塑,玻璃钢铜雕

民俗小品雕像,古代人物雕塑,大型铜雕

玻璃钢雕塑加工,文化艺术雕像,大型景观铜雕
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肖像雕塑于本世纪从西方引进,,顺便把肖像雕塑带入了我国。我国最早的一批留洋的老前辈在学成回国之后,陆续创作了各种各样的反映革命先驱,爱国志士,文化名人等肖像作品,拥抱了正在中国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化运动,为民族解放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肖像的真正高潮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这五十年。二、三十年代留法、留日的人才班底,加上五十年代留苏的队伍,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写实主义体系。
目前的八大美术院虽各有不同,但都属于一个大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过去常提的现实主义体系。这个体系首先突出的是扎实的写实基本功,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方法。所有美术院校都将创作纪念性人物肖像作为主要教学课程之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辈雕塑家在引进西洋写实雕塑的同时,倡导、弘扬并传授了民族传统雕塑的若干精华,为具像及肖像雕塑的民族化作了不懈的努力。雕塑家们创作了大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的英雄、模范、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少数民族肖像,当然还创作了大量的领袖人物肖像。

铜雕制作厂家,铸铜人物雕塑,广场雕像

铸铜雕塑定制,历史名人雕塑,景观园林铜雕

古代文人雕像,古人物雕塑,民间文化铜雕

铜雕加工厂,城市景观雕塑,文化艺术雕像
凡西方雕塑大师的肖像作品所展示的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个性是显而易见的。米开朗的《布鲁德斯》并不缺少作者形体雄伟的一贯特点,以及他英雄式审美价值的一贯取向;乌东的所有肖像作者不管反映对象个性及造型角度多么不一样,但并不失他个人那种严谨、深邃及华贵的艺术风格;我们再看罗丹,从他的肖像作品《达鲁》、《雨果》、《法尔尼埃》到《巴尔扎克》,不管进行怎样的演变,罗丹的那种特有的塑造方式与光阴追求是明显的;布德尔完全可以把自己建筑感的追求放进他的肖像;爱泼斯坦的那种表面的琐碎的塑造机理一直展现在他各种不同的肖像作品之中;而曼祖的肖像作品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总是洋溢着属于他自己的那种简洁大方,平易含蓄的艺术意境。 属于艺术家自己的"形与神",在肖像中的反映是多方面的,它受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所左右。

历史人物雕像,雕塑工艺品,文化艺术铜雕

古代民风雕塑,传统工艺雕像,玻璃钢雕塑定制

历史人物铜雕,大型雕塑定制,民间手艺雕像
这种创作主体的"形与神"的展示,也许是艺术家研究和表达对象的独特方法,或者是特殊角度;也许是艺术家所惯用的独特塑造语言,或者是个性化形体语言;也许是艺术家所一贯崇尚的审美意境等等。历史上每一次对人性的角度独特地关怀都会导致艺术的一次大变革。当代社会关怀人性又具有了新的内容。我们提倡关怀他人之时又关怀自己,同样,在关怀自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关怀他人。如果顾此失彼,都不能算得上符合时代观念。这也许带有后现代的意味。